要真正援助那些生活有困难的群众,仅仅进行走访和慰问是远远不够的。芦淞区推行了一种“前台统一接收,后台分工合作”的“全科+专科”社会工作服务模式,对“三社联动”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执行,为帮助困难群体取得了显著的新成果。
创新模式成效显著
自去年起,芦淞区的社会工作者们全力以赴,投身于低保对象的排查、政策宣传等多项工作,累计参与超过2000次。他们还帮助了6000多位困难群众。“全科+专科”的社会服务模式,涵盖了助老、护幼、助残、扶弱等多个方面,成为“城乡统筹、幸福株洲”社会治理创新行动中的亮点品牌,为困难群体提供了切实的帮助。
街道细化帮扶举措
李绯,贺嘉土街道党工委的副书记,他指出,街道针对困难群众的具体需求,进行了项目的分类和区域规划。他们详细明确了项目的具体内容、实施方式和质量标准。同时,他们还在探索构建一个由社会工作者、志愿者、爱心企业和爱心家庭共同参与的“多帮一”帮扶体系,旨在使帮扶工作既广泛又深入,既增强帮扶效果又充满人文关怀。
困境儿童关爱体系
芦淞区在关注和保护困境儿童方面,充分利用社会工作者专业特长,设立了“预防、缓解、发展”三个级别的服务阶梯。“全科”社会工作者负责收集需求信息,并将这些信息转交给负责“守护青苗”项目的“专科”社会工作者。此外,他们还成立了专门的关爱帮扶团队,全面照顾困境儿童,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。
改变传统帮困模式
芦淞区民政局副局领导何妙提到,他们推出的“全科加专科”社工服务,为有困难的群众提供了社会融入和技能提升等多方面的帮助,这一举措打破了过去单一的走访慰问方式。他们采用项目化管理的办法,激发了社会各界的参与热情,使得帮扶工作更加精确和能够持续进行。
专业服务能力提升
王鹏,株洲市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总干事株洲市芦淞区民政局的全称,指出,“全科与专科相结合的社工服务模式”需要政府、社会组织以及社工之间的紧密合作。同时株洲市芦淞区民政局的全称,对于初创期的社会组织和公益人才的培养,以及提高组织在项目化运作和专业服务方面的能力,这些都是我们长期面临的重要挑战。
多领域精准帮扶
芦淞区内的多家社工机构共同协作,针对生活困难的老人实施特色援助,明确帮扶对象,实施物质、心理和智力方面的精确帮助。橄榄枝助残协会专注于服务残疾人,为他们提供创业就业的培训和心理支持活动,以此增强他们的社会融入能力。
芦淞区的社工服务,采用“全科+专科”的模式,给生活困难的群体带来了新的希望。若要将这种模式推广至其他区域,可能会面临哪些困难?欢迎大家踊跃在评论区发表意见,同时,也请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,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这种新颖的援助方式。